JavaScript required
We’re sorry, but Coda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Skip to content
Gallery
March 2024
March 2024
3/1 - Signs and Society and More
3/1 - The Landscape of Activity Analysis
3/2 - Email to Rice Fondren Library
3/3 - Optimal Context Canvas
3/4 - Supermind - Knowledge Center
3/4 - Design and Knowledge Engagement
3/5, 2024 - Autoethnography - Digital Infoniche
3/5, 2024 - Emerson's Creative Life
3/5, 2024 - TQR - Qualitative 42
3/5, 2024 - AI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3/5, 2024 -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Creative Swapping
3/5,2024 -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Engagement
March 5, 2204 - Outset - AI-powered Research
March 6, 2024 - 舍勒,文化知识社会学
March 6, 2024 - The AASHII Dialogue #16 - The Concept of "Mindset"
March 7, 2204 - 集展心智 The Curated Mind - 主题空间想像
3/7/2024 - Framer
3/7 - 集展心智 - 高成低就
3/8 - Experience as Data and Career Curation
3/10 - Mid-career Curation
3/12 - Mid-career Curation: half full, half empty
3/12 - Creative Dialogue - The ECHO Way and Creative Life
3/13 - Frame for Work
3/15 - Fletch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3/15 - Paired Activity | The Pairness of Activity
3/15 how do customers Know
3/15 The Defining Zone - NHDS?
3/16 - a16z and Kickstarter
3/16 - 可组合应用程序和分发渠道
3/18 - Product Langue - Social Moves?
3/18 - WEEx开放品牌
3/18 - 凤凰涅槃
3/19 - Three Linkedin Posts about Frame for Work
3/19 - Ritual and 4C of Creativity | 价值网 | Value Circle?
3/20 - Supportive Life 的相关线索
3/20 - UX 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
3/20 - CALL + Excalidraw + Payments
3/21 - 古典教育、未来教育和精英四课
3/21 - Notion - First Block
3/24 - 8 YouTube Channel
3/25 - Strategic Moves - Thematic Space Map
3/25 - Commonplace, Thematic Space, and Focused Journal
3/25 - 作品世界 - 文化中心 - 洛夫克拉夫特作家圈
3/25 - Thought Catalog - Faire - 独立品牌
3/25 - Raghav Agrawal - Design Career
3/25 - PM - Creative Life
3/25 - Value Circle: Mark Turner - Red Hen Lab
3/25 - Design Thinking - wrong
3/25 - Next Play + 60 A-Round Startups
3/26 - Academic Publishing
3/26 - Creative Dialogue 书稿构思
3/27 - Digital Infoniche - SSRN - RELX - 爱思唯尔 - 律商联讯
More
Share
Explore
March 6, 2024 - 舍勒,文化知识社会学
舍勒对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构建的贡献
一般以为,知识社会学有两条路线,即舍勒和曼海姆。舍勒的知识社会学思路远未受学界如对曼海姆的思想那样 的重视。林格认为, 原因在于:舍勒文风极度晦涩;舍勒著述更多胶着于德国的思想危机;曼海姆是现代主义者, 有 时还是马克思主义者 , 而舍勒则是反现代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 。
舍勒在20世纪20年代与曼哈姆一起提出知识社会学的名称并讨论和研究了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 。
舍勒的知识社会学 虽然以哲学为基础 , 但是其内涵到处充满了社会学的创意性,尤其带有浓厚反马克思主义的色彩(陈秉璋, 1995 :199)。
舍勒认为“全部思想、知识、知觉 和认识的全部形式具有社会学的特性” 。因为 , 在他看来虽然全部知识的内容甚至全部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不是由社会利益的思想决定的 , 却是由社会利益支配的思想决定并且获得知识的思想“形式”也必然由社会结构共同决定 。
舍勒把
知识形态做了详细的划分
, 并认为在知识结构中 ,
人为的程度愈高 , 变化则越快 , 如形而上学知识比宗教变化快 、比实证知识变化慢 , 实证知识每小时都在改变 (M e r t o n , 1 9 7 3 )
。 舍勒不仅把
知识
看作一般社会现象 , 还 看作是
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
,因此他被公认为“文化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20世纪20年代,舍勒在他的《知识社会学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 。 就舍勒一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研究而言 , 他主要是一个哲学家或者说是一位社会哲学家 , 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哲学人类学。因此 ,在他那里 ,知识社会学只具有“辅助的”性质 。
舍勒的观点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 但对他来说 , 知识社会学只是哲学的附属品 , 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 , 还算不上真正的经验学科 。 尽管如此 , 舍勒的思想对知识社会学仍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
舍勒首先特别强调 , 无论任何社会形态 、任何社群 、任何社会连带 、任何时期的文明 , 都必然拥有属於它自己的价值与法则以及大家共同接受或建立的特殊实体秩序 。这个事实 , 说明了社会事实的复杂性与变化性
, 并由此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的两大特色 :第一 ,
社会学知识
的类别日益趋向
多元化
;第二 ,
社会实体
与
知识类别
之间 , 带有
不同密度的关联性
。
故此 , 对舍勒而言知识本身永远是集体的产物 。 由此可以看出舍勒的观点很明显地是非常社会学的(陈秉璋 , 1995 :199)。
舍勒对韦伯的知识社会学观点进行了批判(陈秉璋, 1995 :206 -209 ;刘小枫, 1998 :234 - 246), 尽管这种批判是在哲学领域 , 但是舍勒对韦伯知识论思想的哲学批判形成了他自己的知识社会学理论 。 所以我认为正是舍勒完成了知识研究的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向 。
舍勒还认为值得知识社会学研究者重视的问题则是 ,
不同时代与相异的社会 , 就会产生不同等级的知识
。譬 如 ,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社会 , 尤其工业革命后更为明显 , 乃属于科技知识占优势或居高峰的社会 ;相反地 , 一直到 20 世纪初期 , 亚洲社会则以解放知识或神学知识为主流 。至于早期的希腊社会一直都是哲学知识的天下 。
此外 ,
舍勒指出 , 不同社群也会产生相异的次文化或知识 。其中 , 政治社群所产生的优势次文化,成为一般所谓的政治意识型态 ;舍勒将它称之为“部分意识型态”
。这以后另一位知识 社会学大师曼海姆即转借此一概念 ,而大谈“整体意识型态” 。依照舍勒的看法 ,任何次文化或知识 ,都带有“主观独断性”与偶像崇拜的特征。
故此 ,
如何依照其产生的社会实体背景, 将这些次文化或知识转化成客观性与普遍性文化或知识 , 则属于社会精英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
。 舍勒的三种知识类型观 , 既肯定了实证型知识的正当性 , 又指出了它的边界 , 这一点与韦伯是一致的 。
同样重要的是 , 知识类型论抵制了孔德式或黑格尔式的知识演进论1 , 否定了由此演进论引导出的某种知识(实证知识或绝对精神知识)的历史优位性 , 马克思的阶级知识优位论 不过是这两种知识演进论的变种 。 舍勒的“共契主义” 社会论述并不是无可争议的 , 但其知识 类型论毕竟提供了一个恰切的知识社会学原则 , 有助于到位地审理个体信念与社会制度的正 当论证及知识类型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由于世界观是任何知识类型的预设 , 这一问题当在 世界观学说中来进一步探究。在舍勒那里,世界观理论2 进一步转换成知识社会学的问题。
我们现在认为正是舍勒开创了知识的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 并为知识社会学成为一个学科 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但是舍勒知识社会学理论的哲学路向和为发展哲学知识学而作出的知 识社会学的探索 , 故此思想的局限性很大 。曼海姆对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并不看好 , 曼海姆 认为把意识形态与知识社会学分开的功劳应该是舍勒的 , “舍勒除了提出许多珍贵的论述以 外 , 还试图将知识社会学融入哲学世界观的结构 。 然而要强调舍勒的成就 , 就要更以循形而上 学进展的方向 。 这说明一个事实 , 也就是舍勒多少也忽略了这个新的知识取向固有的内在冲 突 , 与由此而产生的动态义含与新问题 。他的确是想要公正处理知识社会学所开启的新观点 , 但是这无法与他所代表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相调和 。结果只是一浮夸的系统概述 , 虽 充满深邃的直觉 , 但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以适用于社会学取向的文化科学 。”(曼海姆 , 1998 : 98)
孔德说 :“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 , 第一个知识部门 , 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 :神学 阶段 , 又名虚构阶 段 ;形 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概莫能外。
知识的 等级理论与三阶段法则密切相关。不同的科学有不同的发展速度。某种知识达到实证阶段的先后与它的普遍性; 简单性及不依赖其它学科的程度成正比
。 科学构成为一个等级的体系,每一门学科在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它达到 实证阶段(即科学阶段)的时间的顺序 ;另一方面 , 我们可根据它的
普遍性及独立性的程度
, 即 依逻辑的顺序排 列其 在体系中的地位。 历史的顺序与逻辑的顺序紧密地相互对应着,
天文学
,作为自然科学是中普遍和单纯的学科, 首先得到发展 , 随后依次为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学
与
社会学
, 每一学科的出现要靠前一学科的发展 。
世界观理论是由洪堡提出的,指社会群体性(民族、文化圈)的世界理解。狄尔泰把这一个类学含义的概念提升为 人文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以此考察历史中的哲学,并把传统哲学中的争纷转换成世界现的类型问题;舍勒以为, 在 现代思想域中,最主要的世界观之争集中在如下三种:1.基督教的世界观, 2.自由主义的世界观, 3.社会主义—社 会民主的世界观。见舍勒,第299页以下。相应的社会的制度的“主义”论述是共契主义(Solidarismus)、自由主义 和社会主义 ;见舍勒 , 1993 :365 -367 。
Want to print your doc?
This is not the way.
Try clicking the ⋯ next to your doc name or using a keyboard shortcut (
Ctrl
P
) inst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