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allery
March 2024
More
Share
Explore

3/19 - Ritual and 4C of Creativity | 价值网 | Value Circle?

早上和一位linkedin上的朋友聊天,他推荐了一个研究仪式的作者:
Catherine Bell

搜索了一下,发现了一本电子书:

修改第4版的mid-career curation,增加了关于4c创造力的部分。

搜索邮件,发现以前在微信上的存档:
Oliver Ding 10:04 AM ​近期在看的一本创造力研究论文集,其中一篇提出了创造力图景的4C模型: Big-C, little-c, Mini-c, Pro-c。
Oliver Ding 10:04 AM ​Big-C就是成名成家的伟大的创造者,例如诺贝尔获奖者等等国际名家。
Oliver Ding 10:05 AM ​little-c说的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些出奇不意的好主意,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带出新颖体验。
Oliver Ding 10:06 AM ​前两者一直是创造力研究领域学者们划分的创造力的两个类别,这篇论文的作者在这个传统的两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新的类别,构造成一个频谱。
Oliver Ding 10:09 AM ​Pro-c说的是专业成就,某人在专业领域做出了一定的创造性成就,当是他没有达到国际名家的水准。这个类别了包括了全职人士和兼职人士。作者并不以职业来界定Pro-c,他认为职业需要划分为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和工作是为了创造些什么两种,有些全职人士,的确工作表现很好,但是却不能说有什么创造成就。有些业余人士,虽然不是全职在某个领域工作,依靠那个领域的收入来养家糊口,但是,他的业余时间的创作表现,却可以算是该领域创造成果,这类人也是Pro-c。
Oliver Ding 10:13 AM ​作者还指出了四种类别可以互相转化。这个转化机制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创造力,以及在教育、职业、研究等领域善待各种创造性人才具有关键意义。
Oliver Ding 10:13 AM ​你今天分享的就是Pro-c中的业余类别以及如何转化的案例。

战略思维

李叫兽:理论小王子的践行之道
一、小档案
小时候打架,研究方法和策略
高考填志愿,研究方法和策略
大学去考研,研究方法和策略
了解他的人评价说,他是90后里最有战略思维的人。可是他明明是写营销文案出名的,其实,这背后也是一种战略。25岁成为百度最年轻的VP,这让很多90后看着很着急,80后70后看了,更是着急或不屑,总之各种声音都有。其实,情绪和评价不重要,我们需要找到方法,特别是能借鉴和改变自己生活的。让自己更好,这个你不会拒绝的吧。
二、理论是可以活用的
思维习惯:从小时候开始的好习惯,就是做任何事,都一定找到一个方法,一个招。如果找不到能胜过别人的方法,宁可放弃不做这个事情。
面对任何事情,都要先假设自己是完全不懂的,然后把这个东西当成设计火箭一样,系统地搞清楚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该怎么做才行。正是这种系统的策略性思考方式,让李教授受益匪浅。
家庭环境很重要,叫兽小时候家里就买了很多书,经常看科普和人物传记类。少年时代的读书习惯让他及早确立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原则:
一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在执行中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所以他一直笃信理论,并且坚持所看过的理论并一一实践。
二是早早确立了人生理想,读商科,当CEO。
关于文案,叫兽也可以用理论来解释,并且讲得头头是道。同样是讲文案,小马宋说自己长于写作,而非文案培训和系统理论,反观李叫兽,则是长于系统的理论,能够将文案应该怎样开头写得头头是道,这是两个不同的路径,虽然都是在说文案。
三、战略思维:讲营销为什么先从文案开始
叫兽的理想是营销的科学化,但是他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为什么从文案开始切入,去讲营销和策略?知乎上叫兽的回答是:
如果上世纪70年代有知乎,这个问题可能是:
”为什么特劳特(定位理论创始人)选择广告作为切入点,来分析战略问题“
定位理论一开始是为了解决——如何占领消费者心智,这个难题服务的。
后来特劳特的定位理论逐渐发展,开始脱离广告本身,开始讲营销。
再到后来,定位理论在中国大火,又开始超出营销本身,开始讲战略。
如果上世纪20-30年代有知乎,那么这个问题可能是:
”为什么麦肯锡选择用会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战略问题“
麦肯锡一开始从会计学开始,基于这套”控制“和”分析“的思维,
麦肯锡也延展到管理咨询业务,
再后来,麦肯锡开始强调自己的战略咨询业务。
这两个案例可以发现,企业的理论很多从操作层面的理论开始(比如广告、文案、信息系统、会计),到中层理论(比如营销,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再到高层理论(企业战略)
一个好战略具有重大的杠杆效应。当加多宝把凉茶从药用品市场剥离出来,定位”怕上火“,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从不到一亿的销售额到几百亿销售额,这是战略的力量。
李叫兽选择文案作为切入点的战略思考在于,一个90后讲战略很少有人信服,于是从”一个拥有文案特长的人“,甚至更细分”一个学习能力强,懂当下流行的新媒体文案的人“就显得容易得多。
另外,文案理论基本来自认知科学,有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可以直接证明。而战略理论更加抽象化,基本没有太多方法可以直接证明,后者容易引起读者的争议。
这个问题的解答,很精到的说明了战略思维,一下子具象了很多有木有。
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的?一个人的成长,无非与两个东西有关,一是个人性格,二是知识体系。李叫兽的思维习惯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当我的直观感觉和证据起冲突的时候,我每次都相信证据,而不是相信直观感受,即使那个直观感受是我自己特别想要的。
我是属于那种直觉至上的人,所以往往很多选择都很不靠谱啧啧啧。
四、战略思维:为什么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
李叫兽选择写文章,而不是做演讲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背后是如何思考的呢?当时他发现自己有各种能力和知识,但是没有人认可,为了突破这个怪圈,必须要获得人脉,而自己又不是善于交际的人,所以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思考自己不恩能够做什么,这时就需要找出个人的长处。
获取人脉的本质在于对别人施加影响,施加影响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关系,二是通过知识。然后分析利弊,前者关系紧密,但是可复制性低,不利于规模化,后者关系松松拿,但是可复制性强,影响大。所以,最后发现,自媒体写作是个好方式。(当然,这也离不开这两年的微信红利咯)

所有的商业战略理论的,都是围绕如何差异化在讲。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的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没有任何企业是例外的,个人也同样如此。李叫兽是如何走出差异化的道路的呢,他坚持的战略就是——挣脱价值网。


什么意思呢?任何一个公司或者个人,都有一套外界给他的KPI,比如我是学生我的KPI就是GPA,如果我是一个公司,我的财务数据就是KPI。外界规定的KPI称为价值网,这是克里斯坦森提出来的。

成功的公司和个人会挣脱出这种价值网。比如PC行业的KPI是卖出更多的电脑,但是没有人去从产品改造去想,所以只有联想挣脱了这个价值网。就像樊登读书会,一开始是卖PPT,每人每年300块钱,如果从这里出发那KPI就是做更好的PPT,卖更多的PPT,这是不对的。挣脱出价值网,找到消费的需求本质——好多人买书不看或者根本没有阅读习惯来出发,改变了产品形态。
挣脱出价值网,要考虑到长远的优势。如果你陷入同质化的竞争,服从于一个KPI体系,是永远挣脱不出来的,纯粹的智力和体力竞争就跟价格战一样,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绝对优势的。这是经典理论反复重复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运用到自己身上。
正确的策略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而是你跟别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从而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
叫兽的不同就在于他学习理论,并且不断的践行在生活和工作中,理论知识的转化率很高,反馈很及时,所以形成了正向的激励机制。
任何商业的成功都是要有持续地创造并提供差异化价值的能力。所以,你需要问自己: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价值?我如何在未来两年做点什么事让别人很难取代我。谷歌的拉里佩奇曾经提到一个经济学概念:additional value 附加值,就是任何的影响力,都来自附加值。附加值就是那么没有你就不会发生的事情,所谓稀缺。
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最大的阻碍在于你的内心和体验,因为培养差异化是违反本能的。人是从众动物,这一点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一个人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就是设计战略的能力,战略学的每一点都是反直觉的。另外,不要拿目标当张略。
五、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image.jpeg failed to upload
Step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每看到有用的知识,就停下来寻找联系。不断运用和建立联系。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当你有1个知识的时候,增长1个知识是一个,但当你拥有10000个知识时,接触一个新知识可能意味着增长了5000个知识——因为你跟其中一半的知识建立了联系。
比如:
理论:人的爬行脑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联系:
1、文案: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比 小体积容量大的MP3 要好
2、理论: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比 只要抓住机会,即使能力不高也能成功 要好
3、谣言:wifi会杀精比 wifi对健康不好 要好
Step 2: 寻找改变行为的契机
学了理论还得会用,当接触新知识时,要问自己: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这是一种前置应用,相当于你存放的知识是带着使用情境存放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景,就很容易自动触发,随时取用。
比如:
理论:人的爬行脑喜欢视觉化的信息。
联系:
1、标题:X型文案人和Y型文案人 比 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 要好
2、求婚: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都70岁了,仍让能手牵手走在啥啥啥沙滩上 比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要好
Step 3: 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
也就是多观察身边的事,思考改进,比如吃盖浇饭吃出一个菜单改善方案,逛地铁思考流量位置等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背后的原因。从现象到本质,多问为什么呀,好奇宝宝。
总结一下就是刻意练习:遇到理论,想办法用多种现象解释它,然后在行为中应用改变;遇到现象,多思考背后的本质,以及可能解释现象的理论。反正就是建立连接,来回倒腾,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足球爱好者只是享受踢球的过程,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方军 - 六步打造你的学习系统



看过一本很出名的书,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我在里面看到一个概念,叫做价值网络。
当时这个概念简直给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企业不止是创造产品,更重要的是把各种人、各种资源协作起来组成一个价值网络。
这里想提一下另一本书,叫《光电帝国》,里面讲的是爱迪生的直流电和特斯拉的交流电之争,最后我们知道是交流电赢了。但是回到当时来看,交流电是很危险的东西,爱迪生还拿它电死过一头大象来证明这个玩意不能碰,而且爱迪生有钱,直流电的设备在小摩根的支持下已经铺满遍地,为啥后面面对那么危险的交流电却一败涂地,当时我有一点疑惑,难道安全不是最重要的吗?
但是如果用价值网络这个模型来理解就很容易了。直流电安全,缺点是传输距离短,得建很多电站。交流电虽然危险,但是传输距离长。
交流电因为传输距离长,他更合适构建起一个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更多的资源协作起来的价值网络。单独凭这一点,安全问题这点小事可以再想办法慢慢解决。书里有一个例子,当时美国北部有一个大瀑布可以建立大型水电站,但是距离它最近的水牛城也有30多公里,这个时候交流电的传输距离远就有优势了,它能把更多的资源协作起来形成更强的价值网络。
回到我们现在的企业,价值网络模型能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理解企业。真正重大的竞争往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是价值网与价值网之间的竞争。
最典型的就是诺基亚和苹果,第一代苹果的产品体验是不如诺基亚的,但是它的价值网,赢得了一个时代。
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光看产品本身,比如就算你做出一个比微软更好的系统,那又怎样呢?你无法把开发者和用户形成的这个价值网络迁移过去,一样是失败。
作者:裸猿文明 链接:https://xueqiu.com/2643790924/11759636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而网络博弈有网络博弈的玩法,价值网络越成功,对价值网络的依附性就越强,一旦这个网络衰落了,自己再优秀也没用。像诺基亚,柯达等大公司,都是被锁死在自己的价值网里。《创新者的窘境》里介绍了大量创新者面对大企业的价值网络如何弯道超车的例子,强烈推荐 作者:裸猿文明 链接:https://xueqiu.com/2643790924/11759636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说到两个“价值网”的概念,即“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组成的价值网“。

  任何一家企业,当它进入一个发展轨道后,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就是市场价值网。

  一方面,你需要发展核心业务,促进现有的S型曲线发展到极致,另一方面,就是未雨绸缪,开发并带领组织开始新的价值网曲线,是谓“颠覆式创新“。

Want to print your doc?
This is not the way.
Try clicking the ⋯ next to your doc name or using a keyboard shortcut (
CtrlP
) inst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