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allery
Flomo 产品研究
Share
Explore
Onboard 文档

icon picker
All in one 的是一个好产品么?

All in one 的是一个好产品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问我们自己,是否需要贪心的把数据都归集在一处呢?
历史上不止一个产品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最终能如此使用的用户却为数不多。在历史的故纸堆里面,躺着微软的 Wallop , Google 的 Wave 等,究其原因,是因为使用者本身的原因 —— All in one 的场景,势必要求使用者本身更加谨慎,控制好信息的数量和关系之间的复杂度,而一旦失去了控制,使用者就会喜新厌旧的去寻找「下一个好工具」

我们究竟该记录什么

这就和我们的屋子一样。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干净简洁的屋子,那么需要的是除了勤快的打扫,还需要审慎的添置物品,如果经常往家里带各种奇怪的东西,那么就算勤快也会被堆满。所以除了添加谨慎,还要去丢掉一些不常用,或者已经有替代品的东西,这样才能维持屋子的整洁。
思维工具就像是我们知识的房间,我们不断的从外界输入,摘录。这本身让我们空无一物的房间开始有了生活的气息,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如果没有没有审慎的添加和不断地回顾总结抽象以及删除,则会变成一片信息的垃圾场。
那么在 flomo 里面该记录什么呢?虽然 flomo 鼓励大家迅速且持续的记录想法,但是记录后的回顾和整理同样重要。根据《How to take smart note》这本书中提到的,在使用卡片盒记忆法的时候,不能胡乱添加笔记,这样会破坏其中的质量。而除了质量之外,还需要足够的数量才能引起质变。要达到临界质量,需要区分三种情况:
Fleeting Notes:流水笔记,这种笔记只是信息的提醒,随便写但是很快就会被扔到垃圾
Permanent Notes:永久性笔记,永远不会被扔掉。本身就包含了必要的信息,以一种永久且可理解的方式存在,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同样的地方存储
Project Notes:项目笔记,只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有关。他们被保存在特定的地方,在项目结束后即丢弃。
其实我的 flomo 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乱,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区分这三类笔记的性质。而书中也提到笔记的误区:
不应该像做实验笔记一样事无巨细的记录。如果任何想法都被记录,那么真正好的想法就会被冲淡。严格的时间顺序并不能帮我们找到新的想法的组合方式

只收集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但是项目一旦结束所有的内容即作废。如果这时候试图通过建立多任务来缓冲这种矛盾,那么 todo 列表就会越来越长。

将所有的笔记当做昙花一现的笔记,不断的记录然后过一阵就试图大清洗。哪怕只有一些不清晰的东西在笔记本上出现,就会诱发从头开始的欲望。
如果没有永久性的想法库,你将无法在较长时间内发展任何重大的想法,因为你要么限制了自己单个项目的长度,要么限制了自己的记忆容量。


所以我也花了两周时间将项目相关的记录挪到了专门的 todo 类产品中,而每周会定期的来删除查看和删除一些流水笔记。这样一来,flomo 中的留存下来的信息半衰期就足够长,能让其内容日后发挥更大的价值。
笔记应该越多对你自己帮助越大, 而不是越多越混乱难以找出想要的东西

批注功能的更新

上周重要更新是,把上线许久的批注功能给重新改造了。其实许多同学可能没有用过批注功能,在设计之初,标签是希望围绕某些长期的「领域」来索引使用;而批注则是希望围绕某些「话题」来索引使用,比如「面试题库」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一旦有新想法,就可以以批注的形式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再补充。
主要有以下几个改变:
批注的内容也会成为一个 MEMO 出现在主 Timeline 中
批注的内容会带上被批注对象的内容(及链接)
被批注的内容会自动的关联上批注的内容(及链接)

暂时还不支持

解除两者之间的关系
仅作为批注不出现在主 timeline
配合回顾 + 新改进的批注功能,可以更好地把过去的记录重新审视和组织。
#笔记理念 #flomoUpdate

Want to print your doc?
This is not the way.
Try clicking the ⋯ next to your doc name or using a keyboard shortcut (
CtrlP
) inst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