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聞 演算法是由過去的問題解決所歸納出
用於設計解決方案的好流程
我覺得演算法可以加快解決常見問題的速度
在我面對特別、複雜問題的時候 能夠提供靈感的指引
於是我選擇了一本我認為適合我入門的演算法的書籍
《培養刷題基本功 Python程式設計師的頭腦體操》
由於本書是透過Python來介紹演算法
(也有提供Ruby和JS的程式碼)
當下我決定先學習一會兒Python 再回來讀這本書
開始學習前 我認為編輯器的選擇也是應該思考的
大四時我聽課堂老師的建議 使用dev c++
跟從school的遠端課表學習時,也是循著課程中的建議
使用atom來學習基礎的HTML, CSS和JS
這次我想要一個在平板上也能寫code的編輯器
VS code可提供透過Blink shell在ipad上寫code的方法
親身驗證可行並有推薦VS code的聲量
於是選擇VS code作為學習以及未來工作使用的編輯器
並且在treehouse裡走完beginning Python的track
如何善用AppWorks School的陪伴?
我體會並且認定自主學習是學以致用的唯一途徑
想要加入AppWorks School的coding bootcamp
是為了同學以及導師才能給予的陪伴與支持
和我一樣初學程式的同學跟我站在差不多的海拔
最了解我所處之地的視野,協助我看見我的盲點;
導師則有著更高的眼界
在我們修行的途中給我們適切的指引與必要的糾正
而AppWorks School的學員網絡也是我很想把握的
因為看見校友分享了參訓的心得,間接聯繫請教
在過程中切實體會,如果想要追求更好
必須透過他人的回饋找到下一個調整的目標
這樣的網絡不只可以支援我的技術不斷優化
若未來成為校友,我也會和這次幫助我的校友一樣
向有意轉職的人分享我認為當下最適合他的觀點
無論能給他多少刺激,至少我相信有帶來影響的機會
先有相信才有看見那尚未解鎖的可能
而我也認為這樣互動的經驗是非常可貴的 💛
藉由front-end班實現獨立隨心開發
這次我報名的班別是front-end班
我的遠程目標是能夠獨立完成符合以下條件的app:
功能明確到位、好用(至少對此功能的真正需求者而言)
盡可能最小化運作時間、權衡功能下最小化資源耗費
介面看上去舒服,使用起來很安全
還要具備妥善維護的藝術
要做到以上我必須具備前、後端知識,並且基礎穩健
而要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是需要花時間的
然而時間有限,又我目前所累積的概念其實很少
若去比較,入門前端工程師所需的技術門檻較低
我又希望自己的學習是以難度與能力契合的模式進行
所以我認為前端班會更適合我
好在就我對本屆提供的前端班課綱的理解
前端班也是有建立後端基礎的需求的
所以其實我想到的需求,School也早就知道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School可以帶給我高效的指引
用說的總是簡單,做起來卻困難
當我不知道可以怎麼拆解任務時
是因為我對任務的定義不夠具體足以設計解決方案
然而具體定義問題的能力來自大量的閱聽思考及執行
但每個經驗能帶給我的成長力度卻是有強有弱的
我想School精心設計的歷程有機會讓我用最短的路徑
帶我找到能夠獨立且隨心開發的起跑點
培訓中5週完成一個專案,我想做什麼?
因為我申請的班別是前端班,所以我會做一個web app
我其實有件想實現的事,但是是把程式寫進開發版裡
不過我可以由此發想,做成適合web app執行的樣態
為了應對久坐以及久盯螢幕的疲累
我取得了一把卡林巴琴(又稱拇指琴)來度過短“站”時光
在尋找輕易入門的方法時,找到了跟彈拇指琴的機器
這樣的組合讓我不需要盯著手機螢幕裡的app才能跟彈
雖然晶片裡的程式已經包含350曲了
然而我想著有沒有可能自己寫進想要的歌曲來跟彈呢?
若要設計以鍵盤來跟彈的web app可能較有限制
但也有8鍵拇指琴呀!(我的是能演奏9成歌曲的17鍵)
如果是8鍵又更單純了,更可以放心力在錄音等功能
雖然School放上的學員成果裡已經有音樂相關的作品
市面上也已經有既存的拇指琴app
但有句話說「我們應該關注足以成為尋常的新奇」
我想若要設計出新的東西,是可以安心地重複的
但永遠都還有更體貼等著我們去發現